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千古奇冤庞太师

 

 

 

渔家傲·儒将不须躬甲胄

儒将不须躬甲胄。指挥玉尘风云走。战罢挥毫飞捷奏。倾贺酒。三杯遥献南山寿。

草软沙平春日透。萧萧下马长川逗。马上醉中山色秀。光一一。旌戈矛戟山前后。

 

偶然在网上看到这么一首词,感觉虽然在文学水平上离范仲淹的“塞下秋来风景异”还稍逊一筹,但从字里行间透露的潇洒自信的风采,作者应该是一位帅气成功的少年忠臣了。

 

然后一看名字:庞籍。

 

反复确认了几遍,不是打开方式的问题,那么放狗搜一搜这是怎么回事吧。

 

事实证明:这确实是“庞太师”本人了。但和一票包公案小说电视剧描写的不同,历史上的庞籍既不是坏人,也没当过太师。他的生平大体和范仲淹差不多,都是中进士以后先在京城任职,以担任言官期间的直谏闻名,庞籍还因为成功劝谏宋仁宗获得了“天子御史”的美名。之后,庞籍有很长时间在宋和西夏对抗的前线任职,练兵和修筑堡垒都很有成就,还多次识破并挫败李元昊的进攻计划。晚年回到京城担任核心要职,最终累进到同平章事(宰相)。

 

 

庞籍的最高封号是太子太保,虽然也是三公,但还是略低于太师(一般认为太师是三公之首)。有趣的是,庞籍其实也担任过龙图阁直学士,理论上来说,他也可以被称为“庞龙图”。值得说明的是,宋朝时候的学士直学士不同于明清的大学士,前者只是类似翰林编修或者国史馆员一样的学术荣誉,品级并不特别高(龙图阁学士也只有三品,直学士似乎是六品),后者才是一二品的内阁宰辅。当然,由于龙图阁是收集宋太宗御书和典籍资料的,可以想象,其地位应该是北宋诸阁里最高的。

 

 

关于庞籍和包拯的交集,在《少年包青天》里,庞太师是白发苍苍的幕后大boss,他最小的女儿还成了包拯的仰慕者;在《开封奇谈》中,包拯和庞籍则是一起长大的发小。但从二人的生卒年月来看,庞籍比包拯大10岁左右,所以以上两种故事都不太可能。

 

至于包公小说里庞太师真正的原型,有人说是张尧佐。张尧佐是宋仁宗的妃子张贵妃的伯父。据说宋仁宗曾经因为张贵妃的恳求而打算封张尧佐做节度使,但受到包拯等一系列大臣的反对,包拯言辞激烈,甚至把唾沫喷到了宋仁宗脸上。宋仁宗情急之下甚至对百官说出:节度使就是个粗官,你们就不能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吗?包拯则回答:太祖太宗都曾经担任节度使,节度使不是粗官。于是宋仁宗只好回去对张贵妃说:你就知道要这个使那个使的,你难道不知道包拯在做御史吗?

 

 

至于张太师为什么变成了庞太师,史书并未细说,我个人有两种猜测:

 

一是庞籍曾担任宋夏庆历和议的谈判代表。庆历和议是宋朝在连续经历三川口、好水川、定川三次失败以后进行的不得已的谈判。事实上,与夏竦韩琦范仲淹等在这几次战役中的糟糕表现相比,庞籍不但在战场上没有让李元昊占到便宜,而且在谈判中纵横捭阖,不但钱给得不多,而且还要回了之前丢掉的所有土地。但考虑到我国人民一向有打不赢战争就把火撒在谈判代表头上的光荣传统,庞籍因此而背一口大锅的可能性应该是非常高的。

 

 

二是庞籍作为宰辅胸怀宽广,慧眼识人,先后提拔了司马光和狄青等诸多名臣良将。司马光后来还专门写文章感念庞籍。在后来的新旧党争中,旧党最终失败,司马光等元老的名字也被写上《元佑党籍碑》,因此,在宋朝留下的史料和传说里,庞籍因为对司马光的提拔而被牵连抹黑也是有可能的。而狄青虽然是民间看来和“文曲星”包拯并列的“武曲星”,但在宋朝重文抑武的环境下,庞籍对于狄青的力挺可能反而成了其他文人非议攻击他的理由。

 

 

话题:



0

推荐

包特

包特

52篇文章 3年前更新

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经济学助理教授。2012年获阿姆斯特丹大学经济学博士。研究领域为实验经济学,行为金融和房地产经济学。研究成果发表于Economic Journal,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Real Estate Economics,《经济研究》和《世界经济》等国内外期刊。新浪微博“包特_实验经济金融”,研究网站:baote.weebly.com

文章